成都
今天是2024年12月28日 周六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本馆新闻

清幽菱窠文脉深


来源:      发布时间:2016/6/20 11:29:36     点击率:3173



华西都市报

 日期:[2016年06月19日] -- 当代书评 -- 版次:[a05]

清幽菱窠文脉深


  1939年春,赶在日本飞机开始轰炸成都前夕,为躲避日机轰炸,李劼人在成都东郊买地修建了一座“疏散房子”,以黄泥夯墙,茅草覆顶,还加了一层阁楼存放书籍字画,包括3间厢房、一间厨房、一口水井和休闲读书的雅游亭等。
  因为地点面临菱堰,为邮差投递方便,他在门楣上自题“菱窠”二字。1959年,李劼人将主楼改造成砖房,添高了藏书的阁楼,换上小青瓦的屋顶,植种了一圈铁篱笆。
  1980年代,菱窠由成都市修复后,建立李劼人故居文管所,对外开放。2012年10月,菱窠开始最新一次修缮,对各功能区进行重新设计和布展,基本恢复到1959年李劼人大修时的格局,还增设了生平事迹展厅、书画收藏馆和影视资料播放厅。重新修缮的菱窠,2014年10月开馆。
  李劼人故居是一个独立的院落。院落大门横梁有“菱窠”两字,绿色。字体娟秀可人,看起来很舒服。院子建筑是典型的川西民居风格,典雅朴素。院子里有很多树,尤其是春夏时,院子里花红柳绿,建筑古典。
  廊柱上分别悬挂着李劼人的两副对联,一副上写着:“历劫易翻沧海水,浓春难谢碧桃花。”另一副写着:“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花愿长好,月愿长圆,人愿长寿。”这么一个清雅明静的地方,与卓然独行、低调勤勉的主人性格,再一次形成空间的印证。
  走在菱窠院落里,总能感觉到一股灵动的文脉气息在流动,让人自然而然想起清风,想起明月,想起李劼人曾经在这里,与家人一起生活、工作的经年岁月。在菱窠度过23个春秋的李劼人,常常伏案至深夜。他在这里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天魔舞》,完成了《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的改写。
  李劼人的外孙女李诗华在《我对菱窠的零星的回忆记录》中,记述了李劼人在菱窠的写作习惯:“待整个菱窠都睡了,爷爷坐在书房,就着一盏25瓦的灯光,一行行,一页页地写着蝇头小楷,或者写书或是写信。爷爷喜欢在午夜前后先睡一小觉,凌晨3点左右起床,又开始写作至天亮,然后搁笔再补一小觉;爷爷喜欢在安静的夜晚思考和写作,无论寒冬还是酷暑,这就是为什么菱窠的早饭比较晚的原因。”
  菱窠,李劼人曾经的住所,如今已是一个博物馆。虽然没有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的人群,但依然有一批又一批阅读过李劼人作品的读者,来这里拜谒李劼人,回味李劼人的作品,亲身感受这个珍贵的文学院落。
  2015年3月,学者止庵来到成都,在作家蒋蓝的陪同下,专程到东郊沙河堡的菱窠,去拜谒他一直推崇的李劼人先生。
  蒋蓝在文章中深情描述说:“鸟儿鸣啼,好清幽的止庵似乎被地望触动,对我说,他去年在日本参观了十几个名人、作家故居。着眼环境与保护水准,李劼人故居与之相比也是一流的。李先生泉下有知,也会感到欣慰。”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
  绘图司婉靖

链接:

http://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160619/334769.s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copyright ? 2015 成都李劼人故居纪念馆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成都市菱窠西路70号 蜀ICP备15034367号-1

本网站支持IPV6  技术支持:明腾-西部商务网

咨询电话:028 - 84674119 / 84674112
扫描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