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讯(记者 张杰)在成都,有一个现代文学大师的名字,一直散发着璀璨的光芒。那就是李劼人。5月18日,在“国际博物馆日”里,一场名为“胸怀家国 激扬青春——2017年度‘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举行。同时“情系乡土 胸怀家国——李劼人家国情怀主题展”开幕。李劼人故居纪念馆向川师附中捐赠李劼人的文学作品及相关书籍资料,100多名师生参加了启动仪式。在此次李劼人家国情怀主题展中,以李劼人的生平事迹、馆藏文物、文献资源为载体,尤其是运用大量的李劼人珍贵影像图片、文字介绍,以“励志时光”、“文学理想与乡土情怀”、“为社会做点事情”等诸多版块,重点展示了李劼人在乡土文学创作、实业救国、担任成都市副市长等阶段和领域内,体现出对时代、社会、家国的高度责任感。此次展览受到中学生的热情围观、认真观看。
1907年,李劼人考入成都华阳中学。1908年,李劼人又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属中学,1912年中学毕业。他说,他的中学校长刘士志先生“教我以正谊,以勇进,以无畏之宏毅”。 他的国文教师刘豫波先生教我“以淡泊,以宁静,以爱人”。正是在这两位德高望重的师长的教导下,在时代进步思潮的启发下,李劼人的同班同学中涌现了十多位文化名人,他们是著名作家郭沫若、历史学家蒙文通、音乐学家王光祈、数学家魏时珍、生物学家周太玄等。少年时代的师承,滋养出李劼人对于乡土与国家的担当情怀,“一事无成人渐老,壮怀要问天公”,这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对家国的承担焦虑。在这样的承担焦虑中,李劼人以“无畏之弘毅”,投身于报刊编辑、文学创作、实业救国、社会活动等领域。李劼人把爱国热情和理想主义精神,和浓郁的乡土情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家国情怀。 1914年,李劼人在自己的一张照片上题写道:“一事无成人渐老,壮怀要问天公。”1919年,李劼人在《<星期日>的过去与将来》写道:促起人人的觉悟,解脱了眼前的一切束缚,根据着人生的究竟,创作人类公同享受的最高幸福的世界。这些珍贵的历史细节,也在此次展览中有详细体现。
报道链接:http://news.huaxi100.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2&id=886561&mobile=yes&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