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10点,由成都市锦江区文体旅局主办,成都市李劼人故居纪念馆承办,成都云公益发展促进会协办的纪念李劼人先生诞辰130周年暨“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在李劼人故居举办,“李劼人先生爱国社会活动图文展”在李劼人故居汉白玉像广场展出,展览时间为5月18日至5月24日,成都云公益发展促进会傅艳会长、李劼人文化推广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以及在校大学生、社区居民等50余人参加了活动。
我馆工作人员首先为大家做了李劼人先生爱国社会活动主题讲解。“李劼人先生爱国社会活动图文展”分三个部分,分别展现李劼人先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所从事的社会活动。该展览通过文献资料、珍贵图片50余张,展示李劼人先生从中学时代到1962年逝世前50余年的爱国社会活动,展现李劼人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的贡献。
1914年,李劼人任泸县第三科科长,就发出“一事无成人渐老,壮怀要问天公”的感叹,显示出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1919年,李劼人加入少年中国学会时,就曾立志以“奋斗”和“牺牲”的精神,改造“自我”和“现实”,以实现“公同享受的最高幸福的世界”。李劼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报刊编辑活动、文学活动,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实业救国活动、爱国民主活动,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成都市副市长开展的工作,正是李劼人先生爱国社会活动的具体展现。1950年7月,李劼人在他的干部登记表“志愿”一栏里写道:“愿作一个有益于人民大众的肥料和踏脚石。”这句话可以说是李劼人先生开展爱国社会活动所具有的奉献精神的写照。
主题活动讲解结束后,大家一起参观了李劼人生平事迹展厅,我馆工作人员重点讲解了李劼人先生在文学和实业上取得的成就。巴金先生说:“他(李劼人)是成都的历史家,过去的成都活在他的笔下。”郭沫若先生说:“(李劼人)凭借着各种各样的典型人物,把过去了的时代,活鲜鲜地形象化了出来。”李劼人的文学创作是“活”的,他是“成都日常生活的观察者和发现者”,他的文学作品提供了“清末民初社会的一个横切面”。李劼人还是爱国实业家,他所主持的嘉乐纸厂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为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设立“文化事业补助费”,无偿的资助大中小学、孤儿院、慈善机构、贫病作家、文化团体。
最后,李劼人文化推广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展开互动交流。参加志愿者队伍的有退休职工,有大学教师、中学教师,有学中文的研究生,有学旅游的本科生,大家一起畅谈活动的感受,谈对李劼人的理解,谈对成都文化的热爱,谈传播李劼人先生精神文化遗产的祈愿。